旨在讓學更加深入了解台灣作為一座海島,國家土地與水環境之間的緊密關係,訓練學生具有環境保護的正確態度,與付諸實踐執行能力。本課程特別著重於討論議題的設計,藉由引導不同水環境保育單元主題所探談到...
姓 名 |
謝議霆
吳裕勝 |
---|---|
電子信箱 |
itinghsieh@mail.cjcu.edu.tw
yusheng@mail.cjcu.edu.tw |
服務學校 |
長榮大學
長榮大學 |
系所單位 |
環境教育國際實驗學院
大眾傳播系 |
職 稱 |
助理教授
助理教授 |
姓 名 | 謝議霆 |
---|---|
現 職 |
環境教育國際實驗學院助理教授
國際珍古德根與芽生教育中心主任 |
itinghsieh@mail.cjcu.edu.tw | |
個人網頁 | http://tweb.cjcu.edu.tw/eportfolio.php?pro_id=Aa87gQlI5fO85Qjnfonjcw2 |
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博士
海洋生態保育
海洋生物學
開放式課程
環境教育
水環境生態保護
開放式課程
海洋爬蟲類保育
姓 名 | 吳裕勝 |
---|---|
現 職 | 長榮大學大眾傳播系助理教授 |
yusheng@mail.cjcu.edu.tw | |
個人網頁 | http://https://goo.gl/CMTFLm |
世新大學傳播博士學位學程博士
媒介生態學Media Ecology
媒體識讀Media Literacy
傳播科技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Youtuber展演
網紅文化經濟
中文課程名稱: | 【106-2】虛擬實境行動學習- 水環境生態保育 |
---|---|
英文課程名稱: | Water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
教師姓名: |
謝議霆
吳裕勝 |
開課學校/系所: | 長榮大學 |
開課學期: | 1062 |
學分數: | 2 學分 |
課程關鍵字: |
生態保育
水環境 開放式課程 環境教育 |
課程領域: | 社會科學 |
課程階層: | 基礎 |
應用數位技術/工具: |
雷射雕刻、環景應用 |
旨在讓學更加深入了解台灣作為一座海島,國家土地與水環境之間的緊密關係,訓練學生具有環境保護的正確態度,與付諸實踐執行能力。本課程特別著重於討論議題的設計,藉由引導不同水環境保育單元主題所探談到的現象、議題,提出不同個案為基礎的自身觀察或感受經驗,而使修課學生身歷其境感受海洋遭逢危機的真實性,同時因不同族群、不同立場、不同角度,而對同一議題在討論時可能產生的衝突性,學生能夠從中學習相互尊重以及相互體諒,進而培養對事物能有多元看法,兼容並蓄的態度。本課程擬融入「問題導向式實作學習」,即在1. 透過影音媒體,佐以環景影像輔助,提升學子線上自主性學習之學習動機, 2. 以實境生態踏查製作個人作品的行動學習實作,探索台灣水環境生態,3. 以「社群媒體遠距直播」競合發表作品等,觀摩分享觸及更多潛在關懷環境的人們,希冀多角度看待台灣的水環境。從關懷鄉土和參與公眾的角度切入,針對各主題深入探究與實地探討,以翻轉課程增加互動,使學生成為學習主體,期能回應所欲培養現今公民應具備的素養與數位人文社會科學教學之理念。
1. 引導學子能觀察臺灣水環境生態與資源利用的發展,增進對水環境生物與生態問題的了解。
2. 引發學子對水環境生物與生態的關心及培育環境、生態觀念與環境保護的情操。
3. 養成學子積極參與改善環境的行為,培養其獨立思考與解決環境及生態問題的技能,實踐生物多樣性及保育之能力。
1. 凡修習本課程之學生,必須參與課程評量方式。
2. 學生需與授課教師共同研擬分組報告。
3. 學期末應完成分組報告發表,總成績60分以上,使得獲得學分。
課堂教學
平時成績 50%
學習歷程報告、出席率、期末口試、學習態度
自學歷程與小組討論20%
分組自選報告30% (於實體課程與網路發表)
簡報影片網頁環境教育活動
課程介紹短片
一、揚帆出發-課程介紹
二、水環境生物多樣性
三、課程分組活動
四、水環境保育實作
五、二仁溪-水的生命旅程
六、世界地球日–河川走讀
七、愛鄉護水- 嘉南大圳鐵馬溯源
八、珍古德博士根與芽計畫
九、水環境新聞
十、海洋無脊椎動物
十一、海洋爬蟲類 – 台灣綠蠵龜保育
十二、海洋哺乳類 – 血色海灣鯨豚保育
十三、海洋保護區生態研究
十四、海洋經典文學導讀
十五、雷射雕刻與環景應用體驗
十六、台灣水環境保育回顧1970-2018
十七、期末評量口試
持續的水環境保育故事短片
4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