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口老化已經進入加速期,依據聯合國公布指標,2018年台灣高齡人口占15-64歲年齡層的比率將超過14%成為高齡社會 (aged society),2025年更達到20%的超高齡社會 (...
姓 名 |
施慧玲
游寶達 |
---|---|
電子信箱 |
lawamy@ccu.edu.tw
csipty@ccu.edu.tw |
服務學校 |
中正大學
中正大學 |
系所單位 |
法律系
資訊工程系 |
職 稱 |
專職教授
教授 |
姓 名 | 施慧玲 |
---|---|
現 職 | 專職教授 |
lawamy@ccu.edu.tw | |
個人網頁 | http://exodus.cs.ccu.edu.tw/~amyshee/ |
WARWICK大學博士
長者人權
兒童權利公約
法律社會學
長者人權
中文課程名稱: | 【107-1】長者人權門診 |
---|---|
英文課程名稱: | Human Rights of Elders Legal Clinic |
教師姓名: |
施慧玲
劉建宏 |
開課學校/系所: | 國立中正大學 |
開課學期: | 1071 |
學分數: | 2 學分 |
課程關鍵字: |
長者
人權 人權門診 數位典藏 老人 |
課程領域: | 社會科學 |
課程階層: | 基礎 |
應用數位技術/工具: |
Lawsnote 法學資料庫、TaiwanLII 數位資料庫 |
參考網站: | 台灣法律資訊中心 Taiwan Leg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
台灣人口老化已經進入加速期,依據聯合國公布指標,2018年台灣高齡人口占15-64歲年齡層的比率將超過14%成為高齡社會 (aged society),2025年更達到20%的超高齡社會 (super aged society),2033年台灣將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老」國家。為因應人口老化的政策挑戰與社會需求,我國從100年開始即積極推動「高齡友善城市」,從八大面向改善軟硬體構面,創造有利於高齡者活動的生活條件。105年8月開始,政府更積極推動在地化的「長照十年課程 2.0」,提高長照服務的普及性及品質。在高齡人權政策推動下,卻仍不免聽閱如「被綑綁的老人」這樣教人鼻酸的報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QSB7VLGXRM)。因此,高齡者人權理念的培育,應為各領域專業訓練所不可或缺。
雲嘉地區為全國人口老高化快速的地區,對於中正大學師生而言,在地人口老化所帶來的危機,也是學習正向面對困境的轉機。傳統之人權保障教育,較缺乏在地實踐取向之資訊分析及跨領域共學。現代法治國家之高等教育,應將人權保障列入通識課程中,使各專業者領域之學生,皆能在進入職場後成為確實踐行人權之公民。本課程之目標,即在培養高齡人權服務的跨領域多元視野及科際整合知能,引導各種專業學生成為將來服務在地社會之人權實踐者。
本課程打破傳統法學教育先講法律再做實例研習的模式,改以「法律人權在地門診 為共學核心,首先褪去法律專業權威意識,從人性關懷及反求諸己出發,在師生共學的人權服務實境下,透過講故事、經驗分享、戲劇、聊天等方式親近民眾,同時引導跨領域師生共同面對並感知一個人權實例,再透過小組討論與網路資料蒐集整理,提出包括法律與配套措施之多元解決方案,再由授課教師及業師補充相關知能與思辨方法,使學生了解其在法律科際整合專業上的不足之處,以主動追求新知的態度選修法學院相關課程或其他專業課程。
高齡者人權保障的核心理念在於尊嚴、自主、參與。在高齡者普遍享有人權保障半個世紀之後,在其身心功能逐漸退化的同時,在被照顧或接受各種服務的同時,首應保障其人性尊嚴,牢記「至於犬馬、皆能有養」的古訓,正視高齡者從日常生活乃至工作、休閒、消費、投資、理財、就醫等之自主決定與參與。如此人權保障理念之培養,若能深植於各專業領域課程中,必可提升高齡化 法治社會之公民素養與專業服務品質。
無
課堂教學+小組討論 (佔總授課時數 1/3 以上)
出席率 30% (無故不出席扣 3 分)
小組討論與團隊合作 30%
成果報告、海報展、影片展 40%
星期 內容
第1週 課程介紹
第2週 為什麼開這門課
第3週 法律的科技整合
第4週 科際整合與跨域合作
第5週 如人一般存在-人權圖像
第6週 預約老年
第7週 長者人權門診課程理念-敘事分析
第8週 長者人權門診社區關懷-敘事分析
第9週 記憶保養班之人權實踐
第10週 社區失智關懷
第11週 高齡者人權與法律
第12週 以監護與信託為核心
第13週 如何成為一個有效率的法律人
第14週 作古前的法事
第15週 長者訪談與長者研究倫理-訪談注意事項
第16週 挖掘故事的力量
第17週 (元旦放假)
第18週 學生成果發表會
67
無資料